_1707878044384.webp)
文章
威士忌加可樂 究竟係神來之筆定係暴殄天物?
想像一下,你走進一間高級酒吧,點了一杯 Macallan 18 年,然後淡定地對調酒師說:「加可樂。」瞬間,整間酒吧的空氣彷彿凝固了,隔壁正在慢慢品味 Lagavulin 16 的客人都不禁投來震驚的目光,調酒師甚至有點不知所措。到底為何「威士忌加可樂」這個選擇會讓人反應如此激烈?這不僅僅是個人口味問題,更是一場關於品味、文化與傳統的較量。
有人說:「酒,自己喜歡怎麼喝就怎麼喝吧!」但也有人反駁:「加可樂根本就是暴殄天物!」究竟這場爭議的核心在哪?今天就讓我們來細細探討。
威士忌的靈魂:純飲的藝術
威士忌,無論來自蘇格蘭、日本、美國或愛爾蘭,都有一個共同點——它是一門藝術。從大麥、玉米或黑麥的發酵,到橡木桶的熟成,每一步驟都影響著最終的風味。
舉例來說,The Macallan 之所以享有「雪莉桶之王」的美譽,是因為它使用西班牙 Oloroso 雪莉桶熟成,賦予酒體豐富的堅果、葡萄乾與巧克力風味。另一邊,Laphroaig 則以泥煤風味聞名,擁有強烈的煙燻與碘味。
當你喝這些威士忌時,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它的歷史、風土與製程的獨特性。然而,當可樂倒進杯中,所有細膩的層次瞬間消失,只剩下碳酸與甜膩,這就像用番茄醬淋在頂級和牛上,讓人心痛。
為什麼可樂與威士忌格格不入?
可樂本身是一款極具侵略性的飲料,擁有強烈的焦糖甜味、磷酸的酸度與碳酸氣泡,這些元素會直接掩蓋威士忌的細緻風味。試想,你是否能在 Coca-Cola 的濃郁甜味中,感受到 Highland Park 18 那微妙的蜂蜜與香料氣息?
特別是高年份的威士忌,因為長時間熟成,酒體本身已經足夠圓潤且平衡,加可樂只會讓這些風味變得模糊不清。例如,一支 25 年的 GlenDronach,帶有濃郁的雪莉果乾、黑朱古力與皮革韻味,但當可樂一加,這些精緻的元素就會被壓得毫無存在感。
更何況,許多威士忌的酒精度本就較高(通常在 40%-50%),如果要減少辛辣感,可以選擇加水或冰塊來適度降低烈度,而非直接加一款強烈干擾原味的飲品。
威士忌調酒的迷思:那到底加什麼才對?
並不是所有混合方式都會被視為「犯罪」,有些經典的威士忌調酒其實非常受歡迎,而且能夠在不破壞原始風味的情況下,增添不同的層次。
-
Highball(威士忌 + 蘇打水):這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喝法之一,蘇打水的清爽能帶出威士忌的風味,而非掩蓋它。
-
Old Fashioned(威士忌 + 糖 + 苦精):這款經典雞尾酒保留了威士忌的主要風味,只是用一點甜味與苦味做平衡。
-
Manhattan(威士忌 + 甜苦艾酒 + 苦精):這款雞尾酒使用 Rye Whiskey 作基底,帶有雲呢拿與香料風味,相較於加可樂,更能保留威士忌的個性。
所以,與其用可樂來壓過威士忌的細節,不如選擇這些經典調酒,讓威士忌發揮它的獨特魅力。
那為何「加可樂」這個說法總是常出現?
威士忌的飲用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。在蘇格蘭與日本,品飲威士忌是一種儀式,講究純飲、加水或搭配蘇打水。而在美國,威士忌調酒則較為常見,例如 Jack Daniel’s 加可樂的喝法,在年輕族群中非常流行。
但在香港或台灣的 KTV 文化中,其實「威士忌 + 綠茶」或「威士忌 + 可樂」也是普遍做法,原因無非是讓酒精變得更順口、更容易入口。然而,這種方式通常應用在價格較低的調和威士忌,而不是那些需要慢慢品味的單一麥芽威士忌。
所以,如果你手上的是一瓶 Chivas Regal 12 年,倒點可樂或許沒什麼大不了。但若是 Glenlivet 21 年,恐怕真的會讓酒迷們心痛不已。
最終,威士忌該怎麼喝,還是取決於個人喜好。沒有人能阻止你在 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 裡加入可樂,甚至加綠茶、紅牛、甚至珍珠奶茶——如果你真的想的話。
但如果你花了大筆金錢買了一瓶 Bowmore 25 年,卻直接倒了可樂,那麼你可能真的錯過了這款威士忌最珍貴的部分。威士忌之所以迷人,是因為它承載著釀酒師的心血與時間,每一瓶酒都在講述一個關於風土、橡木桶與歲月的故事。
所以,下次當你想在威士忌裡加可樂時,不妨先試試純飲,或者只加幾滴水,看看這款酒真正的靈魂是什麼。或許,你會發現,原來威士忌的世界,比你想像中更加精彩。
更多威士忌酒款,可於 On Excel 查看:
https://www.onexcel-wine.com/Product?PageCode=%E5%A8%81%E5%A3%AB%E5%BF%8C%E7%B2%BE%E9%81%B8
根據香港法律,不得在業務過程中,向未成年人售賣或供應令人醺醉的酒類。